不再讓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無序發展” 我省四部門聯動打出“組合拳”
視頻會議現場
近年來,校外培訓火爆是困擾基礎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6月11日下午,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視頻會議召開,通報了我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開展情況,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工商局領導分別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并提出要求。
我省全面啟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
據悉,我省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減負和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按照國家四部門《通知》精神和要求,快速啟動,周密部署,多措并舉,積極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截止目前,我省已排查出有問題的校外培訓機構5641所,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943所,未取得辦學許可證、未取得營業執照的3810所,領取營業執照但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793所,開展學科類培訓(語文、數學)“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問題的459所,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并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245所。
視頻會議現場
四部門聯手打出“組合拳”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省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四部門將按照“標本兼治、內外聯動、堵疏結合、積極穩妥”的原則,準確研判問題,聚焦重點難點,加強綜合治理,扎扎實實推進,打好“組合拳”,確保取得治理成效。
“組合拳”一: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
一是規范招生入學秩序,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中小學校招生的聯系。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規范民辦中小學招生管理。
二是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對一些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要嚴厲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并組織、推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
三是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各地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重點是針對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6大類問題進行摸排,對存在問題的培訓機構建立臺賬,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四是暢通群眾反映情況的渠道,公布專項治理行動舉報電話和信箱,積極受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舉報問題線索。
“組合拳”二:推進長效機制的建立
各地將制定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具體實施方案,做好貫徹落實,切實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鞏固專項治理成果。
建立工作責任機制。明晰職責,互相協調,開展排查摸底和專項治理工作,依法依規對排查出的問題進行治理整頓。
建立規范管理機制。河南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聯合工作組將研究制訂促進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有序發展的制度,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標準、審批登記、日常監管等作出規范要求,對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內容、教學實施、教師管理、招生方式、招生范圍等提出明確要求,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聯合監管機制。
“組合拳”三:提高學校課后服務水平
普遍建立課后服務機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推動課后服務工作普遍開展。
合理確定課后服務的時間和內容。學校課后服務安排在學生每天放學后至離校前,結束時間一般不早于下午5點,鼓勵支持中小學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適當延長服務時間。課后服務基本內容為看護服務,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習、游戲和課外閱讀等活動。
完善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各地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保障課后服務開展。
賦予學校自主權。要適當賦予中小學自主權,為學校開展各種課后教育教學活動創造條件。學校應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將學生吸引到學校,校外培訓的空間也自然就沒有了。
“組合拳”四:規范中小學競賽活動
全省凡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須報教育廳批準,現有的一律按照程序進行重新核準,并在教育廳門戶網站公布活動組織時間、內容、范圍、組織方式、監督方式等。未經重新核準的,不得再組織開展活動。
凡是參與承辦了違規競賽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同時,要加強對中小學校的管理,嚴禁學校以任何方式組織學生參加未經批準的競賽。
“組合拳”五:增強學校育人能力
中小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一定程度上與學校有著關聯。我省將提高從中小學管理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師德水平和教學水平、加快考招評價制度改革等方面,大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校育人功能。
“組合拳”六:加強輿論宣傳工作
加強對家長的引導,多途徑多形式幫助家長克服長期存在的“拔苗助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理念,避免盲目攀比,科學認識學生課業負擔,引導社會和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成才觀。
引導社會理性看待校外培訓機構相應的積極作用,正確認識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的危害性,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總結宣傳推廣各地專項治理工作的經驗做法,宣傳守法誠信的校外培訓機構先進典型,樹立培訓行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曝光一批違法違規學校、教師和不良培訓機構,努力營造教育培訓行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記者 陳偉然 文/圖)
-
無相關信息